1日,市委宣传部召开“鞍山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实现共同富裕新闻发布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何可可、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利、市民政局副局长董凤军、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刘萌蕙、市医保局副局长周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树林围绕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鞍山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高质量教育发展,建设健康鞍山、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果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鞍山市坚持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文旅融合发展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努力让全市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
鞍山这十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63.8万人,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就业形势始终保持总体稳定。2012年—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完成63.8万人,年均新就业人数保持在6.3万人以上。历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24.5万人次,帮助11.7万就业困难人员、65.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4.11万户,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面对疫情对就业形势的严重影响,全力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稳岗返还、吸纳就业补贴、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全市累计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17.38亿元,累计为1.95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2亿元,稳定岗位35.13万个,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充分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和劳动权益。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仲裁调解制度日益完善,劳动人事争议结案率和按期结案率均达到100%。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
鞍山这十年,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增加了74%,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力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7月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6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25.6万人、8.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44万人。社保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将6.9万名贫困人员免费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机制,确保45.8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012年—2022年连续10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由1599元上调至2785元,增加了74%。伤残津贴、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三项待遇”达到2831元、2215元、1325元、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77%、77%和89%。失业金标准达到1624.5元,比十年前提高了125.6%。持续开展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326.89万人,覆盖98%以上人口。医保制度独立运行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口径参保人数稳定在100万人左右,在职职工住院报销比例视医疗机构等级不同分别达到75%、80%、82%和8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实现了覆盖范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和基金管理“六统一”,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口径参保人数保持在200万人左右,住院报销比例视医疗机构等级不同分别达到65%、70%、75%和80%。
鞍山这十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基本达到100%,职业教育跨入全国一流行列。
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普惠率85.99%,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普惠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鞍山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验收,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进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区行列。高中教育实现多元特色发展,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普通高中质量监测体系,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有10所高中成功争创省示范性高中,4所高中被评为省特色实验学校。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6所职业学校成为国家、省示范性职业学校,职教城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鞍山职业教育跨入全国一流行列。新增了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等学校,辽宁科技大学获得首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实现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鞍山师范学院新增二级硕士点2个,启动了新校舍建设工程。
鞍山这十年,居民平均寿命延长1.48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增至2142家。
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142家,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9万人,床位总数2.46万张,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45个。同时,以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医疗联合体为试点,积极探索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健康鞍山行动积极推进,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积极开展健康鞍山22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健康鞍山建设向高质量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78.15岁提高到2021年79.63岁,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鞍山这十年,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大幅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连续10年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4872元/年提高到8964元/年,增长183%。农村低保标准由2400元/年提高到6120元/年,增长255%。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4960元/年提高到13512元/年,增长272%。全市1.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和特困人员供养。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已达231家,养老综合床位2.5万个。2019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目前,1个市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5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0个社区服务站点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我市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并位列优中选优10个地区受到奖励。
鞍山这十年,城乡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人民群众休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持续举办文化市集、鞍山百姓合唱节、大型艺术作品展、钢都百姓大舞台、“钢城之春”秧歌赛会、“美丽的钢都”大型广场演出、鞍山籍文化艺术体育名家参与的春晚等一系列地域特色文化活动,举办了千山郎朗钢琴音乐会、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等高水平文化系列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旅游需求。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创作了话剧《时代楷模—李超》《大雪》《大爱如涓》《孟泰》、海城喇叭戏《孝顺媳妇》等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剧目,话剧《孟泰》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特别是发生新冠疫情后,创作了快板《特殊战疫》、歌曲《爱满天地间》等一大批抗疫题材作品,凝心聚力,以艺抗疫。文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御汤泉欢乐水世界、祥和度假庄园、鞍山盛文北方新生活、千山摩力香格里拉度假营地、二一九公园熊猫馆等一批新业态文化旅游项目和一批主题村落、乡村旅游新业态聚集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相继建成运营。培育了汉唐水汇水世界、万客来玉文化产业园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发放1万张“鞍山文化惠民卡”,应对疫情影响,拉动文旅消费,促进文旅企业复苏。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各项民生工作交上了优异的答卷。下一步,我市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继续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吹响新一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号角,进一步抓好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民生工程,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9月7日